作为东南亚增速最快的旅游目的地,越南正以多元文化、绝美海岸和超高性价比吸引世界目光。
“Cà phê đá không ?”(要冰咖啡吗?)河内三十六行街巷口的老式咖啡馆里,深褐色的液体正咕嘟咕嘟地吐着热气。炼乳的甜腻与咖啡的焦苦在湿润的空气中纠缠,像一首暧昧的越南小调。转角处,老式缝纫机的咔嗒声有节奏地应和着——年轻女孩们正比划着手机里的 Instagram照片,要求裁缝在传统奥黛上缝制最新潮的镂空蕾丝。
卖漆器的阿婆慢条斯理地剥着青芒果,身后 LED灯带将黑檀木屏风上的蓬莱仙境照得流光溢彩。举着自拍杆的游客匆匆掠过,镜头里,十七世纪的观音像与不远处酒吧的霓虹招牌重叠在一起,佛教梵音与电子鼓点在这条街上奇妙地共存,仿佛两种时代在彼此让步,又默契共舞。
河内,一名游客在自拍在这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老街中,历史并没有被尘封,而是藏在街头的细节里,穿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现代,不是取而代之的对抗者,而像是一层轻柔的滤镜,笼罩其上,让过往与当下彼此交融。
领跑东南亚
正是这种独特的氛围,使河内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心头好。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共接待了1750万名国际游客,首次超越新加坡,跻身东南亚第三大热门旅游目的地,紧随泰国(3500万)和马来西亚(2500万)之后。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旅游业整体复苏的速度上,越南以98%的恢复率遥遥领先,远高于泰国的87.5%、新加坡的86%,并且人气持续高涨。越南国家旅游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初以来,仅前两个月就有近400万国际游客到访越南,同比增长30.2%。在胡志明市,今年前3个月,外国游客量达160多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18.2%,达2025年计划的19.2%。国内游客量近8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3%,达2025年计划的19.1%。与此同时,广宁县、庆和省等地,游客量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尤其是邮轮旅游正迅速升温,为沿海城市注入新活力。
越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阮英俊表示,这种增长不仅是一组漂亮的数字,更是整个越南旅游业“新面貌”的象征。预计2025年,旅游业仍将是国家经济社会的亮点之一。
越南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正持续攀升,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在交通便利性上,电子签证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游客入境门槛:电子签证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90天,是原本上限的3倍。 这一政策大大提升了游客的灵活度与便利性。
同时,越南不断扩大免签国名单,目前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且名单仍在持续扩展。今年3月,又有更多国家获批免签,进一步增强越南在全球旅游目的地中的竞争力。
除了政策上的开放,高端旅游基础设施的跃升同样功不可没。富国岛的丽晶酒店、河内的嘉佩乐酒店,以及胡志明市的JW万豪酒店陆续开业,为高端游客提供了奢华而多元的住宿体验。与此同时,丽思卡尔顿隐世精品度假酒店、豪华精选、柏悦等多个国际顶级品牌也已在越南启动建设项目。
米其林指南在2024年的进驻,更标志着越南本地美食在全球餐饮舞台上获得认可。这不仅吸引了美食爱好者,也成为越南软实力的重要展示。对于那些曾游历泰国苏梅岛、普吉岛,或在寻求日本、新加坡以外替代型奢华目的地的旅行者而言,越南的性价比与新鲜感正逐渐成为吸引力的新源泉。
旅游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总部位于胡志明市的精品奢华旅游公司Ansova Travel创始人迈克·阮(Mike Nguyen)表示,公司2024年国际游客预订量同比增长达25%,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展望2025年,他预计增长将继续维持在20%~30%之间。
与此同时,越南游客结构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24年,印度成为越南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尤其是富裕家庭群体不断将越南纳入婚礼和假期首选地。迈克·阮指出,富国岛和下龙湾正逐步成为印度奢华婚礼的热门场地。据统计,2024年访问越南的印度游客超过50万人次,达到大流行前水平的近3倍(297%)。
越南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政府已计划到2025年底接待2300万国际游客,力争打破历史纪录。届时,新建的隆城国际机场也将迎来首批航班,预计将越南的年接待能力提升至2500万人次。这些积极布局不仅表明越南对当下旅游热度的把握,也体现了其在未来几年内超越马来西亚,跻身东南亚顶级旅游国行列的雄心。
咖啡助力
西贡河,这条贯穿胡志明市的母亲河,正在悄然改变城市旅游的节奏。水上巴士的开通让游客得以沿河观光,连接了历史地标与现代都市的生活场景。而节日活动的植入,更为这条河流赋予文化生命力,为旅游业注入可观收入。
如今,河边沿岸更是咖啡香四溢。从隐秘的波西米亚风格小馆 RedDoor,到拥有自家农场、极具现代感的连锁品牌 Laviet,胡志明市的咖啡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生长。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生产国,越南的咖啡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而自1986年越南决定用咖啡提振经济以来,咖啡豆市占率从0.1%跃升至全球的15%以上,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30亿美元的支柱产业。
过去,越南主打产量高、易栽培的罗布斯塔豆,如今,越来越多农户开始种植风味更佳的阿拉比卡豆,带动国内精品咖啡浪潮兴起。在滨义河畔的新晋咖啡馆 Lacaph中,顾客不仅能品尝单品手冲,还能透过展品了解咖啡的产区、品种与制作技艺。在东桂街的一家工业风阁楼式咖啡馆中,墙上的黑板列出各种咖啡豆与冲煮方式,咖啡在这里成为一种知识与感官的探索。
城市之外,越南中部高原的多乐省被誉为“咖啡之都”。邦美蜀市附近的山丘上,一排排咖啡树在白花盛开的季节显得格外动人,空气中弥漫着的花香与即将成熟的咖啡果实的甜味交织一起。
这里,咖啡不仅是农产品,更被包装成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在阿茹古咖啡农场,游客不仅能亲手采摘、观察烘焙过程,还能体验从滤泡到冷萃的多种冲煮方式。宁平省游客陈氏秋翠参观后感叹道:“参观咖啡园后,我才真正理解一杯好咖啡背后有着多么精细而复杂的过程,也更加明白了每一杯咖啡的价值。”
在熙家田等咖啡山庄中,游客能深度参与咖啡豆从果实到饮品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烘焙、研磨与冲泡。来自日本的游客盐野达也说:“虽然我喝过世界各地的咖啡,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从种植到杯子的全过程。越南的咖啡品质与风味令我惊喜。让我对越南咖啡有了全新认知。”
不仅是游客的感动,也有产业的布局。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九届邦美蜀咖啡节上,多乐省各大农场纷纷加码投入,推动咖啡园向综合旅游区升级。熙咖啡品牌创始人杨女天安表示:“我们希望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喝咖啡,更能理解它——了解咖啡是如何烘焙的,又该如何泡出最好的一杯。”
政府也在加大投入。多乐省副主席阮天文表示,正在推进“咖啡+旅游”模式,改善基础设施,鼓励农户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具文化深度的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从农场到杯子”的旅程,不仅提升咖啡附加值,也为地方发展打开新局面。
随着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加深,多乐省正逐渐成为越南向世界展示咖啡文化与乡村魅力的新窗口。若继续加强品牌建设与国际推广,这片高原上的咖啡香气,或将成为越南旅游的新标志。
“超级工程”
越南南北狭长,现有铁路系统老旧、行驶速度缓慢,从河内市到胡志明市至少要花一天时间,若有高铁,相距上千千米的两地往来只需数小时。因此,越南计划斥资约700亿美元盖一条上千千米的南北高铁以带动发展。这条设计时速350千米的铁路将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把原本耗时一天的旅程缩短至数小时,让“早上在河内吃河粉,中午到西贡喝咖啡”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项总投资约700亿美元的超级工程,将成为越南基建史上的里程碑。根据当前规划,线路北起河内玉回站(NgocHoi),南至胡志明市守添站(ThuThiem),途经20个省市,其中桥梁占比达60%,隧道占10%。尽管建设难度不小,但越南坚持用国家预算而非外国贷款推进项目。
越南希望这项“超级工程”能为越南本土的承包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借此加强业者的实战经验以提升自身技术水准与基础建设能力。一些有意参与的越南业者并陆续派人出国考察、学习。
24岁的大学生潘文煌(Phan Van Hoang)指出,几乎所有越南民众都很期待这项工程,这不仅通勤方便,也有助国家旅游经济发展,让越南可以像亚洲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一样。
押注“夜经济“
当暮色降临胡志明市,西贡河两岸的霓虹渐次亮起,一场关于城市经济新动能的探索正在展开。尽管越南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游客平均消费水平仍仅为泰国的60%、新加坡的40%。这种“高流量、低转化”的困境,正促使越南将目光转向夜间经济这一全球旅游市场的新赛道。
从伦敦西区剧院散场后的人流,到东京居酒屋彻夜不灭的灯笼,夜间经济已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准配置。英国夜间经济贡献了6%的GDP,创造125万个就业岗位;东京六本木的深夜食堂文化衍生出37.6亿美元的年收益;泰国延长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后,游客消费激增25%。调查显示,在当代旅游业中,游客60%的消费决策发生在日落之后。
作为越南最具活力的城市,胡志明市率先开启了夜间经济探索。第三郡的阮上贤夜间美食街,将原本零散的摊贩整合为规范化的美食聚落,不仅卫生标准提升,更形成了越南煎饼、蟹肉米粉等特色美食矩阵;富润县则创新性地将Phan Xich Long街与Nhieu Loc-Thi Nghe运河游船线路联动,打造出“水岸夜经济带”。这些试点项目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让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提升了30%。
在第一郡的核心区,一场更宏大的规划正在酝酿。这个被称为“黄金一公里”的项目,将巴山桥至龙屋码头的滨水区规划为多业态复合的夜间经济示范区。其中,黎笋路8—12号地块将变身为融合越南传统水上木偶剧院和现代灯光秀的“文化夜广场”;二征夫人路地块则计划建设东南亚首个“垂直夜市”综合体,包含屋顶观景酒吧、手工艺品工坊等六大功能区块。
要实现这些蓝图,越南正进行一系列政策突破。胡志明市试点“夜间经济特别管理区”,在22:00—02:00时段放宽户外经营限制;财政部对夜间营业商户给予增值税减免;公安部则建立了覆盖主要夜经济区的“安全巡逻网”。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2024年第四季度,胡志明市夜间经济规模同比增长38%,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旅游从业者范贵辉指出:“曼谷有考山路,首尔有明洞,胡志明市需要打造自己的标志性夜生活区。”当前,越南夜间经济面临同质化严重、配套不足等挑战。”在芽庄海滩,70%的夜市摊位都在销售相似的贝壳工艺品;河内还剑湖周边每到深夜就面临出租车短缺问题。
对此,越南正借鉴国际经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在岘港,政府将占族文化表演与夜市结合,推出“非遗夜宴”项目;大叻则利用凉爽气候,发展午夜咖啡庄园游览。最引人注目的是富国岛的“珍珠之夜”计划,通过全球顶级光影团队打造沉浸式海岛夜游体验,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8天延长至3.5天。
越南辉安古城的全景越南国家旅游局设定的目标显示:到2026年,夜间经济要贡献旅游业总收入的35%。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内、胡志明市、岘港三地正建立“夜间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从安全指数、文化含量、消费转化率等12个维度进行考核。同时,越南还与泰国、日本等国建立“夜间经济城市联盟”,共享管理经验。
撰文— NiuNiu
编辑— A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