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新太空竞赛悄然兴起

新太空竞赛悄然兴起

摘要: SETTLE TO THE MOON










考虑到潜在的科学实力和等待开拓的商业宝藏,重返月球并探索火星将不再是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将小心翼翼地窜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是他毕生信仰,也是他墓碑上的一句话,激励了全世界无数航天人。

过去70年里,人类不断探索离开地球摇篮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次探月浪潮,阿波罗登月成为巅峰之作;21世纪后的第二次探月浪潮,中国的嫦娥工程完美赴月。之后,随着太空探测技术的不断演进,到太空旅行已经不再新鲜。去年,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全部非专业宇航员机组(all-civilian human)”、SpaceX Inspiration4商业太空旅行任务发射成功,这家公司的老板伊隆·马斯克成功送4名宇航员到太空进行为期3天的旅行。

从国家层面而言,美国科普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克里斯托弗·万杰克(Christopher Wanjek)认为,美国在太空竞赛期间实现了诸多第一,比如第一次基于太空获得重大发现—范艾伦辐射带(1958年)、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还有人类的首次登月。美国还宣布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其他多个国家也在制定和执行本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多家商业公司推出了从亚轨道、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多条太空旅游线路。

克里斯托弗·万杰克 (CHRISTOPHER WANJEK) 科普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报道宇宙的结构与演化。先后为《华盛顿邮报》《史密森尼杂志》《天空与望远镜》《天文学》《水星》和《生命科学》等报刊撰稿500余篇。已出版有《这才是医学》《工作中的食物》等作品,其著作已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

中国也在登月竞赛中崛起。2013年12月中国发射了一辆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到2015年10月,这辆月球车已经创下了运行时间最长的纪录。2019年中国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已经发射了几座模块化空间站,还拥有一个“长征二号”的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其中包括“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目前世界上能将人类送入轨道的仅有两种火箭,一种便是中国的这款“长征二号F”,另一种是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宣布,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初发射一枚探测器,可在月球表面进行钻探,并将样本送回地球。到20年代末将把宇航员送往月球,目标是随即建立永久基地。

地球人为何如此渴望飞向天外?地球人如何在月球、火星以及更遥远的星球上生活?新太空竞赛又有何经济回报?

万杰克在其新书《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一书中对以上问题作了解释。

万杰克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是地球科学、商业和休闲活动的自然延伸。在他看来,只有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提高太空活动的投资回报率,才会有更多的商业投资者愿意涉足航天领域或太空经济;只有当更多的商业投资者进入到航天领域,太空经济才会拥有良好的生态。人们甚至可以期待有朝一日乘火箭进入太空就像乘坐飞机一样成为日常,到太空工作、旅游、度假、娱乐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方便。

一场新的太空竞赛正悄然兴起。私人企业成了火箭研发的最新驱动力。

《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 阿波罗11号登月50多年后,为什么太空中人类的身影还如此之少?我们会到达火星吗?人类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殖民太阳系并前往其他恒星?本书将直面这些问题。 本书对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里斯托弗·万杰克认为,考虑到潜在的科学和商业宝藏,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将重返月球并探索火星,这一点毫无疑问。其中私人企业已经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从人类的太空活动中获利。万杰克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是地球科学、商业和休闲活动的自然延伸。他设想在近地轨道上建造旅馆,在月球上采矿、发展旅游和科学探索。他还建议在火星上缓慢而稳定地建设科学基地。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够允许生育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那么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定居点。 对奇迹的渴望会带领我们走很远,但如果我们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则需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筹划。万杰克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规划者,他们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为现实。

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毕格罗航宇公司(Bigelow Aerospace)、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和维珍银行公司(Virgin Galactic)。特别有趣的是,这些公司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毕格罗锁定太空酒店业务,蓝色起源负责将你带到那里去,SpaceX可能会让你在月球或火星着陆,而维珍银行可能会在两个小时内带你环游太空。

此外,还有数十家其他公司也在填补空白。总部位于新西兰的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 Lab)正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使用一种个头小、价格相对低廉的火箭。这种业务也托起了一种更加有益的分化现象:大型运载火箭用来运载人类和重型设备,如车辆、机械和其他探险必备品。小型火箭正在激增,以搭载新一代的纳米卫星,可以完成成像和通信。

万杰克把这种“新太空”运动描述为各种各样的企业家,以及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不带任何政治动机,纯粹出于商业利益而投身于此。这与此前政府和军事承包商的“旧太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于经济回报,万杰克认为,在近地轨道上肯定会有利润,在月球上可能会有旅游和资源开发的利润。这些活动的范围和利润率取决于能否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从而使投资回报更具吸引力—新的太空竞赛可能会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投资者希望出现滚雪球效应,更低的成本会使更多的人进入太空,而随着太空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又会进一步降低价格。SpaceX或许是新太空领域最知名的火箭公司之一,但已有数十家私人公司正在建造更小更经济的火箭、被称作纳卫星(NanoSat)的微小卫星,并提供各种组件和服务,以适应人类通过企业增加太空活动的新形势。

应当承认,在月球以外的地方,利润的不确定性更大。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意识到通过更好的贸易航路可以开发潜在市场。但现在与当时不一样。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火星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栖息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投资回报率,无法构成可行的商业战略。但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就有可能在火星定居并建立贸易。当世界因战争驱动而展开太空竞赛时,就为此铺平了道路。车轮在转动,发动机就要点火了。所有参与其中的这些政府和商业活动说明人们不仅仅是期望,而且也相信一种可行的太空经济会很快建立起来。

我们已经在火星表面放置了几辆自动火星车,并在轨道上放置了大量卫星。我们极大地扩展了对火星环境的了解,对火星生活的困难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我们还成功地让一枚探测器在土卫六上着陆。土卫六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它到地球的距离是火星与地球距离的25倍。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壮举。

简而言之,我们正在收获过去50年来以NASA和苏联/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为首的航天机构的劳动成果。富人们已经购买了进入太空、在轨道旅馆停泊或绕月拍摄的门票,门票时间从21世纪20年代开始。




编辑—万慧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