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范荣靖: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范荣靖: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摘要: 企业经营需要坚守长期主义。










35岁似乎是中国职场绕不过的年龄门槛。从“大厂35岁现象”“35岁职场天花板”“35岁非升即走”“35岁失业了怎么办?”,到“35岁职场人会被淘汰吗?”等等,近年来类似言论总是不断出现。

2021年12月31日晚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跨年演讲在成都开讲。4个小时里,他讲了53个故事,其中3个围绕35岁职场这个议题,引发许多人讨论。他讲到,这两年,职场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供需冲突。一边是组织、机构哀叹找不到满意的人才,你问10个老板,9个说人才不够;另一边是求职者的35岁年龄焦虑,意思是年纪超过35岁就没有公司要了。

他接着提到,能从35岁困境里走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魅力,能团结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勤于输出,在同行中有声望;也可能是个人视野超出行业本身,可以应对更多新挑战。

“35岁的职场人士需要转换自己的思路,要把自己从‘工具’变成‘接口’,”他建议,加强个人的软技能,比如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数字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跨文化交流等能力,“你要把自己变成接口,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1月12日,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在社交媒体表示,他不理解35岁为什么会被职场抛弃,中国人好像35岁就老了?“我觉得程序员年级越大,经验越丰富,对整个程序的体系结构把握得越好。你没有写过10万行以上的代码,没有这种代码的积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他说。

35岁究竟是负分还是加分,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情况并不一样,关键在于自己那时到底培养出什么能力,之后自己又做出多少努力,增加多少技能。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无论你在起跑点是否跑赢,一时的快慢无法决定最后输赢。真正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你是否不断超越自己,对得起自己。

有人年轻创业成功。例如,比尔·盖茨于20岁时和朋友共同创立微软,马克·扎克伯格也于20岁创立Facebook,埃隆·马斯克于24岁到31岁期间和朋友先后创立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和PayPal、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等。

也有人是中年创业成功。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到《奇葩说》制作人马东等人,他们全都是在40岁左右创业。

2018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增长最快的前0.1%的企业中,创始人平均年龄为45岁。与30岁的创业者相比,一名50岁的企业家创立一家企业成功的概率是前者的1.8倍。而通过IPO或收购成功退出的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为46.7岁。

Pierre Azoulay、Benjamin Jones、J.Daniel Kim以及Javier Miranda4位作者,于201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名为《成功创业者的平均年龄是45岁》的文章。他们运用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大数据,分析美国2007年至2014年期间270万家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年龄,发现:公司成长最快的那些创业者,建立公司时的平均年龄是42岁。

“人生的巅峰在70岁。把40岁出头视为新的起点,那就有可能全力冲刺,迎向光辉灿烂的70岁。”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其著作《给40岁的崭新开始》中写到,40岁后最重要的一种心态是保持初学者心态——凡事都能直率地向人低头请教,遇上初次耳闻的事也能单纯地感到惊讶。

企业经营同样也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重视长期主义。去年3月,被誉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它在招股书中宣布将以创造元宇宙为公司发展重心,引爆了去年的元宇宙热潮。Roblox发行价为45美元,上市首日就大涨54%,今年开市后的股价已超过100美元。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公司创立的时间很早,默默耕耘。Roblo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巴祖基(David Baszucki)表示,自2004年成立以来,他们就预见到了元宇宙的崛起,“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在元宇宙领域进行创新,不仅建立了玩家社区,还打造了开发者社区。”

不过,元宇宙目前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的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还是法律层面的标准协议、管理规范,与元宇宙像科幻作品中那样酷炫仍有较大差距。

这并不妨碍 Roblox抢占元宇宙先机。Roblox在招股书中提到元宇宙的八大关键特征:身份、朋友、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沉浸感、低延迟。眼下,除了最后两大特征受限于技术水平尚难以达成,其余的都渐渐有了雏形。Roblox后势如何?会遭遇哪些挑战?本期品牌故事《从“小游戏”到元宇宙》有深入报道。

本期封面人物,霍尼韦尔前董事长、CEO,《长期主义》作者高德威(David Cote)也深谙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从2002年接手霍尼韦尔一直到2018年离任,高德威用了16年的时间,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复兴成为全球500强科技巨头,市值从200亿美元飙升至120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800%。

2013年,高德威被《巴伦周刊》评为“全球最佳首席执行官”之一,获得科技美国基金会颁发的“企业领袖奖”,并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2013年度首席执行官”殊荣。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认为,高德威是他那个时代大型工业制造公司中最成功的领导者之一。

“如果把公司的发展比作一场棒球比赛,我们始终处在第一局,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高德威告诉《周末画报》,摒弃投机与机会主义,以长期价值主义穿越经济周期,正成为全球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不二选择。

工业制造型企业有其独特性,激进的改革往往以损失企业短期发展为代价,失败的概率极高。这也是高德威一直强调的“既要短期业绩,也要长期发展”,“要在稳定和变革中取得平衡,要尽快推进变革,但也不能快到无法让变革生根落地”。例如,霍尼韦尔花了15年彻底解决环境诉讼问题;为了上丰田TPS流程,花了3年时间做准备、调研、小范围尝试,10年才全部完成。

“兼顾现在与未来,你不需要任何神奇的公式,我们也没有任何秘密。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并在日常操作层面全身心投入。”高德威说。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