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建筑永远是庆祝生活的背景

建筑永远是庆祝生活的背景

摘要: 建筑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印度建筑师阿努帕玛·昆多(Anupama Kundoo)的答案是,它不是一种产品,而是对人类社会进行持续探究的过程。





 


 

2021年,印度建筑师阿努帕玛·昆多(Anupama Kundoo)至少获得了两项国际大奖——国际建筑师联盟授予昆多建筑技术奥古斯特·佩雷特奖,以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授予的 RIBA 查尔斯·詹克斯奖。

50多岁的昆多并非印度顶级的建筑师,她的建筑作品没有可以让建筑师一战成名的豪华酒店、摩天大楼或某个奢华的办公广场,相反,她更倾向于为无家可归的儿童建造了一个美丽之家,这是一个用从内部烧制的手工粘土砖建造的圆顶房间,充满童真;她独创的Full-Fill Homes,是一种由钢筋水泥铸造的模块化板条箱,可以在一周内以低廉的成本组装起来,这是一个快速且经济适用的住房单元,为印度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所。她的下一个大项目Line of Goodwill是为Auroville的8000人提供住房和酒店服务。她的下一个大项目是Line of Goodwill,它是一个为Auroville的8,000人提供住房和酒店服务的建筑,这个项目不是高塔,只有紧凑的集群,从城市的一端升起,然后向下倾斜,到达另一端的地面。

这也正是昆多独特的地方,她建造的每一项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是为该地点开发的,并从那里开发。她运用可持续和环保的建造技术展开实践,并展现出对于材料再利用的强烈关注,同时对社会和文化背景也给予了充分回应。

“昆多是一个少见的例子,一位建筑师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印度的穷人提供住房,特别是泰米尔纳德邦的奥罗维尔定居点,也在材料和工艺研究以及如何重新想象本地制造的产品成为建筑元素方面建立了大量工作。”RIBA查尔斯·詹克斯奖陪审团成员埃德温·希思科特说,“她的建筑是优雅、自然和耐人寻味的,她在欧洲和南亚的学术界之间架起了桥梁。”

阿努帕玛·昆多(Anupama Kundoo) 出生:1967年出生于印度浦那 身份:印度建筑师 代表作:墙屋(Wall House)、Sharana日托中心

在昆多创建的建筑事务所官网上第一句话写着:建筑环境是所有人类故事都生活的物理舞台。昆多一直在践行“建筑想象力必须超越设计,进入材料科学和经济领域”的想法。“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实现人类对庇护、目标和社会参与的普遍愿望。我感谢詹克斯基金会、RIBA和查尔斯·詹克斯奖评审团认识到,由此产生的工作体不亚于用语言表达的理论。我希望这项工作能激励其他人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共同建立一个对环境和经济负责的阶段,在这种舞台上可以讲述更振奋人心的人类故事。”昆多说。

1967年出生于印度浦那的昆多,很早就对艺术以及数学和科学产生了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建筑,并一发不可收地踏上这条路。1989年,她从孟买大学JJ爵士建筑学院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离开了这个狂热的城市,前往南印度“实验小镇”奥罗维尔(Auroville),开始运用不同材料和可持续的施工方法来建造住宅以及机构、文化建筑,一直到今天,她所有的工作都在围绕一个“大项目”:建造一个黎明之城,这个城镇可以让所有国家的男人和女人超越信仰、政治和民族,在和平与进化环境中生存。

这个被设想为一个让所有国家的人们和睦相处的乌托邦社区,被昆多视为践行自己理想主义的沃土。她在23 岁时开始在那里建立了工作室,寻求在世界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直接地向建筑商和工匠学习,利用当地资源,同时探索改进模式。她与该镇的首席建筑师和规划师法国的Roger Anger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她制定了一个有远见的城市的计划。在其制作过程中,她的许多早期公共建筑,包括市政厅、米特拉青年旅舍、创意联合住宅,以及众多的私人住宅,都得以实现。

也就是说,早在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流行语之前,这座乌托邦就让她尝试了非商业的、可持续的技术。这些项目还帮助她在200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允许她在耶鲁大学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等顶尖机构任教。如今,她是德国波茨坦应用科学大学(FH Potsdam)的教授,多年来一直在多所大学任教,包括帕森斯设计学院、昆士兰大学或耶鲁大学。

昆多建造的第一件作品是她自己的房子:Petite Ferme的两层小屋于1990年竣工,融入大自然,完全依靠阳光来取暖。这座看起来很简陋的建筑有一个茅草屋顶。

十年后,她创建了第二所房子——墙屋(Wall House),她与当地工匠合作,选择使用工业化前的“achakal”泥砖,这种砖的生产能耗低于工厂砖。她还开发了拱形赤陶屋顶系统,重新利用工匠制作的陶土碗,嵌入天花板以减少质量、调节湿度和提高舒适度,或使用穿孔的钢筋水泥百叶窗。这栋房子成为了她随后许多项目的原型。今天,这个著名项目的原始图纸和模型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建筑的目的是什么?”昆多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建筑永远是庆祝生活的背景。我也经常开始思考的是制造者,各种元素是单独制造还是工业制造。我根据这些知识和协商手工与机器制造的程度来做出选择。”

在广泛的建筑作品组合中,2008年,昆多为慈善机构Volontariat建造的无家可归儿童的志愿之家带着昆多强烈的个人风格——提倡使用当地材料,同时支持手工生产。她与先驱陶艺家Ray Meeker共同开发的独立建筑单元被有效地设计为大容量窑炉,这些窑炉本身就地烧制,以生产出一种家庭烘焙的房子。仿照悬链结构提供最大稳定性,完成的房屋类似于马赛克鼹鼠丘。当地工匠将大量陶瓷物品 —从建筑元素到出售的手工艺品——塞进窑房,在“烘烤”过程中烧制。

“活着的意思不是安全可靠,而是冒险。”昆多说,“我不想将建筑视为一种产品。我对这个过程以及架构如何适应新的挑战更感兴趣。建筑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如何保持这种过程的相关性?”

昆多提到了时间,昆多认为,虽然我们正在节省其他资源,但似乎并不介意将自己的时间自由地花在任何事情上。这就是为什么她鼓励人们明智地利用时间——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人力资源,“使用更多的大脑肌肉、时间。因为当我们这样做时,人们最终会变得聪明。”

当时间流逝,建筑环境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的累积创造而被留下。



编辑—万慧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