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当建筑遇到光

当建筑遇到光

摘要: 除非你给建筑注入光,否则这些都不是真的。

耗时长达10年的美国休斯顿艺术博物馆扩建新场馆—南希和里奇·金德大楼终于在去年年底向公众开放。


自然光赋予这座新建筑通透的特性——德克萨斯州的天空如同一块明亮的空中穹顶呈180°打开并笼罩在新建筑上。不同于重复机械的人工光源,这种自然光源是有机的、流动的,就如同展厅内的流线一样。


该博物馆与毗邻的格拉塞尔(Glassell)艺术学校的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均由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完成,而光线正是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最擅长的设计。


对于很多建筑设计师而言,没有光,建筑就是一个“黑盒子”。霍尔最擅长运用光影描绘出每个建筑在其特定的环境里独一无二的特点。“音乐,就像建筑一样,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它围绕着你。人们可以远离绘画或雕塑作品,而音乐和建筑将身体吞没在空间中。建筑的体验—重叠的视角—相当于光中的空间声学。如果你有一首音乐,你有乐谱,你有节奏,你有某种复调,你有某种结构,然后有声音执行并使这一切变得生动。否则,它只是一个抽象。这同样适用于建筑。你有空间概念、概念策略,但除非你给它注入光,否则这些都不是真的。”


194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部的一个城市布雷默顿(Bremerton)的霍尔,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并在1970年到罗马参观学习,又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攻读研究生。1976年,刚毕业的他便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在纽约和北京分别有了工作室。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伦敦设计博物馆也有霍尔的作品展出,并多次举办过关于他的特展。从1981年起,他便开始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终身教授。


起初,霍尔的作品大多是闪现着各种灵气的小项目、实验性作品和装置。他的设计观点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成熟的:地段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应当通过概念驱动整个创作过程,鼓励切身体验建筑物的存在,穿过它、抚摸它、倾听它、用心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转折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霍尔开始接受中国项目“当代MOMA”和“南京四方美术馆”委托的年份。也正是从那开始,霍尔开始了“大尺度”,甚至是“超大尺度”项目的设计,迎来了事业黄金期,他的事务所也急速扩容。


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因其通过建筑类型学和现象学的理论基础设计而闻名,强调地方特色性和功能规划的具体性以升华体验者的感受。事务所秉承的宗旨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房屋内空间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阳光以及墙壁和地板材料的颜色和反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建筑是一首乐曲,那么建筑材料便是能演奏出它们之间的共鸣与不协和音的乐器,呈现出不仅感情丰沛且引人深思的空间经验。


霍尔的建筑作品无一不是体现了这种思考。他最著名的已完成项目,包括苏格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半透明里德大楼(Reid Building)里,在这个项目中,霍尔设计了3个“采光井”(driven voids of light),利用建筑的深度来提供结构、自然光线和垂直的空气循环。光线作为建筑中测量时间的方式保持着不断变化的状态。


玛吉癌症关怀中心(Maggie’s Centre)的表面采用了半透明玻璃材质,并点缀了彩色几何图案,使得其看上去像一个现代纸灯笼。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由黑色混凝土底座层及其支撑起的半透明玻璃上层两部分组成。霍尔在此项目中,从西方和中国绘画不同的透视方法中汲取了灵感,并没有着重刻画一条显著的视地平线,而是更依靠观者的个人体验去感知视角,以达到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在同一作品中的和谐共存,建筑本体性(intrinic)与相关性(relational)的统一。


在一个又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中,霍尔的的设计审美也通过他对于科技、光和整体论的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他全球建筑创新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从业40余年,霍尔多次赢得建筑界的大奖,其中包括:1998年获得著名的阿尔瓦阿尔托奖(Alvar Aalto Medal),2012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the AIA Gold Medal),2014年获得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建筑奖。1991年,《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将他称为美国最好的建筑师。同时,他还和一些世界知名建筑思想家合作,例如尤哈尼·帕拉斯马 (JuhaniPallasmaa)和佩雷兹·戈麦兹(Alberto Pérez-Gómez),在不少杰出刊物上发表著作。


但霍尔唯一没有获得过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与他同时代成名的如扎哈·哈迪德、伦佐·皮亚诺、让· 努维尔等都已经普奖加身多年,而霍尔最终那一代建筑大师的遗珠。在2016年普利兹克奖揭晓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霍尔表示他知道自己不会赢,而且没有赢也会很开心,他说,“我很满意自己目前的位置。我觉得我还在上升阶段,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会让人觉得没奔头了。”


尽管已经70多岁,但是霍尔坚持每天画一幅水彩画,他将水彩画视为自己的设计稿,这个习惯从1977年开始一直保持到现在。


“绘画产生灵感。当我画画时,我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和自由感觉的方式,而且是不可预测的。除了使用固定尺寸的水彩垫之外,我不做任何限制。”为了更接近梦幻般的主观性,霍尔喜欢在黎明前早餐前制作这些小图画。“有时,如果我正在考虑一个建筑项目,这些主观研究会打开实验路径,在工作室中以粗略的草图模型进行测试。以水彩画这种方式开始工作,对我而言是一种快乐。这是鼓舞人心和轻松的。”


霍尔作为当代建筑现象学理论的执行者,同时在场地、色彩、光线及建筑的相互关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切都让霍尔有着与众不同的非凡魅力。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说,“毫无疑问,斯蒂文·霍尔将成为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因为他首先不重复自己,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家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他在上升。”


编辑—万慧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