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以色列:高科技升级战

以色列:高科技升级战

摘要: 近年来以色列高科技产业极为红火,它真的正自“Start-up Nation”转变为“Scale-up Nation”吗?

据说,犹太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点是公元前3760年,而大家熟知的摩西率领犹太奴隶出走埃及的传说,若真有其事的话估计至少也是35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说起来,今年已是犹太历5781年,犹太民族的确历史悠久,但犹太人的家园—以色列立国却不过是公元1948年的事。就在不久前的4月14日~15日,以色列才刚迎来了其史上第73个独立日(每年犹太历以珥月5日)。


或许,数千年前犹太人在埃及的磨难真的已太久远而模糊了,毕竟,如今的以色列已远比埃及富有。


2020年,人口过亿的埃及,GDP仅有3600多亿美元,而人口不到900万的以色列,GDP却已突破了4000亿美元,人均GDP高达4.4万美元,甚至已高过英国、法国和日本。


特拉维夫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创新枢纽城市


和平进程方面,继1979年和1994年分别与埃及和约旦签署和平条约之后,2020年以色列与阿联酋亦已达成了历史性和解,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


不少人没料到的是,8个月后风波又骤起— 今年5月,以巴发生7年来规模最大的暴力冲突,长达11天的对抗,最终导致了250多名巴勒斯坦人及12名以色列人的死亡。


身在以色列的人放眼其天际时,不知是否会心生一种矛盾的滋味呢——这个面积不过一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上空,既部署着军方的铁穹防御系统,也正在建设民用的无人机网络。


“铁穹”系统的火箭弹拦截率据说高达92%,在今年5月的冲突中就成功拦截了不少火箭弹;而简称“NAAMA”的城市空中运输系统则已最先在以色列北部小城哈代拉推行,目前已可用于运送食品和药品,未来更有望在全国普及。


热爱和平,祈祷安居乐业的以色列老百姓,当然更希望天空中飞过的是新鲜热辣的披萨饼,而不是呼啸的火箭弹吧?


英特尔过去40多年来对以色列的投资累计达数百亿美元,图为新任CEO帕特· 基辛格


科技立国之新篇章


以色列军事产业的确与高科技产业关系密切。


据悉,自二战以来的数十年间,美国对以色列的各种援助累计已高达1460亿美元,当中不少用于壮大其军事产业,但实际上军方资金有不少流入高科技产业。


而且,据说在超大型系统整合方面,以色列军队正是全世界最好的电脑程序员的练兵场,其国防军(IDF)尤其是先进通信科技及软件技术的“军校”,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得益于军方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输送和助推力。


说起来,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 今后6月初刚上台的以色列第13任总理也身兼双重“色彩”,他既有少校军衔,亦是科技创业家。


早在1990年,18岁的贝内特就加入了国防军并服役长达年;退役后来他前往希伯来大学求学并取得法律学位;1999年前往美国纽约,开始了创业生涯。



2005年,他创立的网络安全公司Cyota被美国RSA公司以1.45亿美元收购;2013年,Soluto— 他创立的一家计算机管理服务公司则被作价1.3亿美元卖予美国手机及电子产品保障服务公司亚胜(Asurion)。


继这两次创业为他带来千万美元以上身家之后,外界估计今年贝内特还有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进账——


十多年前,他投资以色列金融服务公司派安盈(Payoneer)的几十万新谢克尔(NIS),因6月底派安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价值膨胀了数倍,派安盈市值目前约为34亿美元。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贝内特真的是个幸运儿——虽然他担任领导人的政党—统一右翼联盟(Yamina)在120个席位的以色列议会中只占区区7席,但该党加入的执政联盟“变革集团”挟八党之力共同组建的新政府,最终还是以60∶59的票数险胜,也让贝内特得以从执政12年的前任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手上接过权杖。


如果你翻翻以色列历任国家元首的“功劳簿”的话,会发现有一个人尤其因力促科技创新而被历史铭记,那就是—第9任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


在长达六七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佩雷斯历任国防部长、交通部长、财政部长及外交部长等要职,也曾两次短暂出任总理(1984 ~1986年;1995 ~1996年)。


5年前佩雷斯去世时,不少媒体肯定了他在科技立国战略上的远见。


1950年时,他不但积极敦促以色列发展航空业,还成功说服法国同意在以色列建造迪莫纳核设施,而当时为配合这一项目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为以色列未来的科技进化拉开了序幕;而且,以色列国防军后来之所以能成长为科技“发电厂”,其实也得益于当年的国防部长佩雷斯领导众人打好的基础。


今年6月,以色列民众庆祝贝内特政府在竞选中胜出


1970年代时,佩雷斯又积极倡导与美国开展科技合作。1974年以色列成功吸引英特尔进驻,则无异于为当地科技产业招来了一只财力雄厚的“金凤凰”。


1990年代时,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订《奥斯陆协议》带来的和煦国际氛围,佩雷斯又趁热打铁提出应该将以色列包纳进欧洲研发及创新框架计划之中,这等于为以色列科技引入了又一股影响深远的驱动力……


除了善用美国和欧洲的资源来发展高科技产业,以色列还在1968 ~2000年总共吸纳了110多万名前苏联犹太移民。尤其是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前后,以色列更是敞开怀抱欢迎其科技人才进驻,而这无形中也极大地改善了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劳工大军的“脑力”。


短短几十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的确已成功崛起为佩雷斯所预言的“科技强国”了——


2020年,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GDP中占比已高达15%,而在其出口总额中更占了高达52%的份额。


这一年570亿美元的高科技出口总额中,服务出口占了365亿美元(较2014年的180亿美元足足翻了一番),而工业出口(主要指高科技设备&产品出口)则达210亿美元。


新冠疫情虽对以色列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导致2020年其GDP萎缩了2.5%,但其高科技出口却逆势增长了10%。


科技融资方面,2020年以色列科技公司获得的投资甚至创下了103亿美元的纪录;2021年以来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气象——


据IVC-Meitar最新科技报告数据,2021年上半年以色列科技公司已总计筹得119亿美元的资金,甚至高过去年全年所获投资。


其中,金融科技、网络安全、物联网为三大投资热门领域,上半年分别筹到30亿美元、29亿美元及11.5亿美元的资金;另外,食物科技融资金额也约达3.5亿美元。


金融科技及网络安全领域上半年均各有57宗投资交易达成,融资总额甚至已高过2020年全年网络安全及金融科技所获投资(依次为29亿美元和17亿美元)。


在科技公司IPO方面,近两三年来以色列陆续输送出的Fiverr(自由职业平台)、Wix(线上建站服务平台)、Lemonade(保险科技初创企业)、JFrog(DevOps 平台开发商) 等公司,如今的市值均已达数十亿美元,其中Wix 的市值甚至接近170亿美元。


追随这些先行者的顺利步伐,2021年上半年成功上市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数目更创下新纪录,总计达48家(此IPO数目包括SPAC并购交易),比2019年(19家)和2020年(31家) 全年还多。


其中,前往美国上市的有12家,前往伦敦的有1家,其余35家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证交所上市。


不过,在48家企业总计84.23亿美元的IPO金额当中,在特拉维夫上市的35家仅筹得9.97亿美元,约占11.8%;而前往美国上市的12家则共筹得74.05亿美元,占比约达87.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宗SPAC交易(通过与SPAC公司,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完成上市)共筹得24.1亿美元,占比约达28.6%。


截至今年7月27日,这些最新上市的企业中,市值较高的有网络安全公司SentinelOne(130亿美元)、项目管理平台Monday.com(94亿美元)、跨境电商平台Global-E(91亿美元)、休闲社交游戏公司Playtika(90亿美元)、广告聚合平台IronSource(89亿美元) 等。


双重意义上的“升级”


早自2009年以来,以色列就以“创业之国”(Start-up Nation)的美称享誉全球了。


说起来这一称号乃拜当年一本畅销书所赐—由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Dan Senor)和以色列专栏作家索尔· 辛格(Saul Singer)合著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Start-Up Nation: The Story of Israel's Economic Miracle)。


不过,关注以色列创投状况的业界人士近来可能有时会听到这种探询:“以色列是否真的正在由‘Start-up Nation’转变为‘Scale-up Nation’?”


原来,这个问题缘起于一个调研报告—洞见创投委托研究机构韦克菲尔德(Wake ield Research)今年2月初发布的《ScaleUp革命:经济增长的力量倍增器》(The ScaleUp Revolution: A Force Multiplier of Economic Growth)。


按照报告中的定义,“ScaleUps”特指那些年收入已迈过了1000万美元的门槛,最高时可达10亿美元,员工数目达50~1000人,而且连续3年以上保持了高达20%~50%增长率的公司。


这些公司其实已不再是“StartUps”(初创企业),但又尚未到“GrowUps”(成熟企业)的阶段—成熟企业一般来说年收入已突破10亿美元,但增长率则回落至2%~15%。


虽然韦克菲尔德报告主要针对美国软件公司而言,但以色列创投界观察者对照报告中提出的标准,发现其实当地许多初创企业已属“ScaleUps”区间了,于是抛出了是否应改称以色列为“Scale-Up Nation”的话题。


不过,若往更早前回溯的话,你会发现“以色列是Scale-Up Nation”的说法早在2019年就有人提出了,只是近年来以色列科技产业的红火态势让这一提法尤受吹捧罢了。


据OurCrowd创始人,以色列创投家乔·梅德韦德(Jon Medved) 今年4月底透露,若把在以色列创立及在海外创立的以色列企业包括进来,以色列独角兽企业(未上市但估值突破10亿美元) 数目大概已有60多家。


单是今年新增的独角兽企业就有数十家,包括Hailo(深度学习芯片开发商)、Transmit Security(网络安全公司)、JoyTunes(音乐教育科技公司)、Claroty(网络安全公司)、Bringg(物流科技公司)及Gong(AI 销售情报平台) 等。


据说以前以色列创投家中,不少人的心态是若其初创企业能卖个好价就尽快出手,不过如今似乎有更多人会选择耐心地等待其初创企业成长至“ScaleUp”阶段再着手实行投资退出战略了。


其实,若不以创投企业标准而论,词组“Scale Up”的本义为“扩张、升级、规模化”,而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其实是有不少全球瞩目的“Scale Up”重要动向的。


以英特尔为例,过去数十年来,这个芯片巨头在以色列的投资累计已高达500亿美元以上,既打造研发中心,建设芯片工厂,也积极投资并收购。


它在当地的员工人数目前已超1.4万人,2021年却计划继续扩招1400多名研发人员——


在北部的海法,计划投资2亿美元建设名为“IDC12”的“大型芯片设计园区”;


在北部的凯撒利亚,2019年它花20亿美元买下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商Habana Labs宣布将新招400人;


在东部的耶路撒冷,计划向4年前花153亿美元巨资收购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Mobileye追加4亿美元投资,以将其原先的总部转变为研发园区;


在南部的迦特镇,将花100亿美元建设新芯片工厂,以提升当地原有工厂的产能……


2021年初,新CEO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台后,英特尔在以色列的一系列“Scale Up”消息,无非昭示了这位芯片巨头在巨大竞争压力下的奋力求变。


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之下,以色列无疑已成为战况尤为激烈的“芯片战场”,而在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芯片之前线,弥漫的硝烟显然已愈加浓烈。


2019年,英伟达花70亿美元巨资抢购得以色列Mellanox,无疑为其顶尖的计算能力又添加了最先进的互联技术之“翼”。


当英伟达这位人工智能芯片头号劲敌在以色列积极招兵买马600人之时,英特尔及其旗下的Habana Labs又怎能沉得住气?


一场紧锣密鼓的人才抢夺战已拉开序幕了—实际上英特尔甚至已出手自Mellanox挖走了曾在英特尔工作长达28年的芯片架构师什洛米特·韦斯(Shlomit Weiss)。


Mellanox位于以色列北部约克尼穆,而如果你到邻近的海法转一圈,更会发现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的研发中心云集,据说Facebook也已计划到以色列建设研发中心—其实它们均是为开发芯片而来。


如果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Scale Up”,尤其是芯片及软件科技的“Scale Up”,未来能为它逐步构筑起“重要得不能倒”的地位,佩雷斯等远见者“以科技求和平”之善愿可能才算迎来成真之日吧!


撰文— 布浩 编辑— LIN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