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1969年,美国犹太裔作家辛西娅·奥齐克在《评论》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嫉妒,或意第绪语在美国》的中篇小说,描绘了籍籍无名的纽约意第绪语诗人埃德尔施泰因,在一个只能容纳一位意第绪语文学明星的世界里愤世嫉俗的生活。埃德尔施泰因愤世嫉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学宿敌奥斯特罗弗:既嫉妒后者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声,也怒斥他作品中哗众取宠的主题,那些关于性变态、偏执狂、魔鬼和其他民间传说的虚构故事,更看不上他那粗鄙不堪、很难说得上是优雅纯正的意第绪语。埃德尔施泰因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作品才更出色,努力寻找翻译,却始终求之不得。在一通迷狂绝望的深夜电话里,他对奥斯特罗弗发起猛烈攻击,痛陈历史对意第绪语的谋杀将他变成了一个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鬼魂,就像意第绪语的消逝,“一点微光,一点神圣的微光,死了,消失了,湮灭了,坠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