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小摊正在消失?新加坡老人关闭81年老店

小摊正在消失?新加坡老人关闭81年老店

摘要: “工作太辛苦,孩子不愿意做”

iWeekly

小摊文化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在新加坡也有一群经营小店多年的小摊主。在新加坡的麦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一名摊主决定在7月2日关闭名为“五香贯肠”的店铺。这家店铺已经经营了81年,以售卖猪肝卷、皮蛋和香肠等传统小吃而闻名。66岁的摊主吴国华(Ng Kok Hua)告诉记者,他和家人的身体因过度劳累出现了健康问题,但也没有找到适合接受摊位的人,关闭这家摊位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吴国华并不是个例,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品尝传统小吃,一些传统摊位经营惨淡面临倒闭危机。

新加坡著名小吃店关闭

2022年3月,吴国华和兄弟、妻子决定关闭摊位,退休养病,但他们的决定招致了忠实顾客的反对。“我被骂了。”吴国华笑着说,“一名顾客表示,‘你怎么可以这样关店了?我们家族四代都光顾了你的摊位’。”于是这家人缩短了每天的营业时间,硬着头皮又坚持了一年。

一年过去了,吴国华一家的病逐渐加重。“我去眼科检查,医生发现我的眼球有黑点,如果不治疗的话,我可能会失明。所以这个月我要去做手术。”吴国华的姐姐不久前退休在家休养。“她已经70多岁了,双腿没有力气。”吴国华解释道。他的妻子也因繁重的工作患上腿部疾病。“工作很累,我们的食物都需要手工制作,而且制作过程繁琐。”吴国华还告诉记者,在新加坡,摊主退休主要有两个原因,要么去世,要么生病。除了摊位费用,吴国华使用价格更高的优质原料,这降低了他经营的利润。遭受新冠大流行打击后,吴国华的摊位仍然处在恢复期,“这(经营下去)实在太困难了”。

吴国华本来想转租摊位,但100万美元的价格相比市场价来说略高,没有人愿意接受。吴国华决定降低价格:“价格可以降低,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比如他们是否有诚意接手,他们是否有餐饮经验。如果他们半途而废,这也是在破坏我们的遗产。”

如果到最后还是没有人接手摊位,等到身体好转,吴国华将在其他地方重新开张,也许会选择在摊位租金较低的工业区售卖米粉。“我从16岁就开始工作,如今已经50年了。当我看到我的顾客跨越几代人时,我感到非常满足。很多人带着孩子或者父母来我的摊位买东西,问我是否记得他们。”


逐渐消失的小摊文化

吴国华告诉记者,自己制作的传统食物人气下降——年轻人无法欣赏,老年人不愿意为手工食物支付更多的钱。“大多数顾客并不那么挑剔质量,他们认为花钱买手工制成的传统食物不值得。”年轻一代不愿意品尝传统食物,不愿意加入制作传统食物的行列中,新加坡传统食物文化正在消失。

不仅在新加坡,全世界都呈现这样的趋势——年轻人不认识甚至不食用自己国家的传统食品。很多中华美食逐渐失传,一方面是因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现在的食物越来越追求精致,相对而言,一些传统工艺下的食物就显得比较原始,自然就消亡了。另一方面,一些传统食物工艺繁复,传承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比如浙江的乌饭麻糍,传统手工麻糍的制作工序较为复杂,以前是需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准备一整天才能做的;现在我们所吃的麻糍,大多数都是机器制作出来的。再比如乌糯扁食,已经成为70岁以上老人的回忆了,现在的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过,更不用说品尝了。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把新加坡小摊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在过去,新加坡的小摊主被人们看不起,被视为乞丐的生意;然而现在这个文化得到了全球的认可。许多小摊只专注于一种特定的菜肴,经过多年改进,摊主将他们的食谱、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的家庭成员或学徒。传统美食正在消失,制作它们的小摊也面临生存困境。现有的新加坡小摊贩正在老去,他们的子女通常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相比于父辈经历的这种辛苦厨房劳动,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办公室工作。据路透社报道,新加坡摊主的平均年龄高达59岁,远高于新加坡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的43岁。

虽然部分新加坡人开始远离枯燥的办公室生活,从事传统食物的制作,但这对于急缺人力的小摊文化,可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60多岁的李沙白以2美元一份的价格在售卖一种新加坡特色水粿,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墨尔本大学担任讲师,另一个在新加坡当会计。“我认为小摊文化再存活50年都难;这份工作太辛苦了,孩子们都不愿意做。”李沙白悲观地说道。


新闻与图片来源:Nestia、8days、每日快报、曼谷邮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