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封面人物|“历史小说女王”希拉里·曼特尔

封面人物|“历史小说女王”希拉里·曼特尔

摘要: 驰骋于死亡的想象

iWeekly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曾因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与《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两度摘得著名文学奖布克奖(Booker Prize),是历史上第一个两度获奖的女作家。9月,她因病于英国去世,终年70岁。曼特尔擅长赋予历史人物鲜活性格,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英语作家之一”。她本人一生与痛苦斗争。正是纠缠不清的疾病,让曼特尔“对死亡非常熟悉”。现实中的挫折最终转变为她笔下“发光的句子,难忘的人物与非凡洞察力”。

“‘女王的头一落地,他就离开了。他感到非常饥饿,现在是吃第二顿早餐的时候了。’”《大西洋月刊》杂志引用的是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历史小说《镜子与光》(The Mirror and the Light)。“这是曼特尔去世前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她以娴熟的笔法将读者推入生动的现场。她展现了人们从未想象过可以出现在同一环境中的事——斩首与吃早餐。在中世纪晚期的英国,砍下别人的头与吃第二顿早餐都是一种特权。翻开曼特尔的小说,随处是这样的巧思。这就是我们彻底失去的东西。”9月底,曼特尔于英国去世,终年70岁。她曾因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与《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两度摘得著名文学奖布克奖(Booker Prize),是第一个两度获奖的女作家。曼特尔被媒体称为“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英语作家”之一。她离去后,另一名两度获颁布克奖的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缅怀:“听到这个消息我异常难过。曼特尔是多么出色的作家,她才华横溢,毫不吝啬地展现人类灵魂的阴影。”曼特尔一生与疾病斗争,在家写作是“生活给我的少数的选择之一”。她曾说正是纠缠不清的疾病,让她“对死亡非常熟悉”。她擅长赋予历史人物丰富的性格,从死神的手里将他们带回纸上。“当我处理书中的人物时,他们已经死亡这个因素不会影响我的笔。”写作30多年,出版17部作品后,她本人也投入死亡之怀。

▲2020年,曼特尔发表《狼厅》第三部《镜与光》。

与死亡相伴

“曼特尔的死亡与其他人不一样。她早已与死神打过交道了。”《纽约客》杂志写道。“她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逝去的人作伴,比如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政治家)、亨利八世(Henry VIII,英格兰国王)、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政治家)。”就连曼特尔的自传也取名《舍弃幽灵》(Giving Up the Ghost)。曼特尔对《纽约客》记者说,对历史题材的偏好与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关。“如果你像我一样在童年时被宗教影响,你就会觉得来生与你所在的现实一样真实。我的祖母曾住在一条街的56号,她的姐姐住隔壁,然后是祖母的兄弟马丁。他们在我出生前都去世了,但人们依然将那间屋子称为‘马丁的房子’。我的家人每天滔滔不绝地在壁炉旁谈论生者与逝者,这让我觉得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当她笔下的国王与大臣在处心积虑寻求至高无上的权力,曼特尔在被自己人生的鬼魂纠缠:让她终生痛苦的疾病、突然消失的父亲、她渴望但未能拥有的孩子。一个赋予历史人物鲜活面貌的作家,却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是谁。曼特尔从小体弱多病,童年过得十分痛苦。“我不适合做孩子。”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总是发烧,医生曾称她为“永远不舒服小姐”(Miss Neverwell)。曼特尔出生于英国德比郡(Derbyshire),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名叫亨利•汤普森,在法庭做书记员,工资微薄。她的母亲另有一个名叫杰克·曼特尔的情人。曼特尔7岁时,母亲的爱人公然住进了家里。


“我有一个奇怪的家庭,”曼特尔回忆,“我的母亲把她的情人接到家里,我的父亲竟也留在家里。他们设法在这个小房子里保持不同的行动路线。这种情况维持了4年。我们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每个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只要我的一只脚踏出家门,就会迎来所有人的询问,比如‘他们在哪儿睡觉?’我当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问,我学会了闭嘴,沉默。”她曾与父亲亲密无间。家里没有位置,父亲就在旅行箱上教她下棋。当女儿靠强力攻势赢得胜利,父亲“感到大吃一惊”。好景难长,母亲时常挑拨父女的关系。曼特尔11岁时,父亲终于选择离开,她再也没有见过他。母亲之后与情人结婚,汤普森一家也“改朝换代”,变成了曼特尔一家。“我的亲生父亲变成了我生活中的幽灵,逐渐消失。”几十年后,曼特尔在回忆录出版后才重新有了父亲的消息。他再婚了,又有了六个孩子,在回忆录出版前就去世了。父亲的新家庭为她寄来他的遗物,里面就有那套国际象棋。“它的外壳已经被严重损坏了,里面的棋子还是崭新如故。”

▲曼特尔的书房。

“我的童年是一个复杂的长句,我一生都在努力,想把这个句子写完。”曼特尔对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说。变成“希拉里·曼特尔”后,曼特尔搬了家,到新的中学上课。她的成绩很糟糕,独爱历史。“我在家里很不开心,我的继父除了发火不会与我交谈。在那些日子里,你不会想向成年人倾诉。但在学校,玛丝兰小姐(Miss Marsland)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写作,她从未因我早熟而贬低我。”她日后的成名作《狼厅》就是以这段时间学习到的英格兰历史为灵感来源。曼特尔的继父很讨厌她,他只喜欢那两个“几乎已经对生父没有印象”的弟弟,“他把他们带大,他才是他们的父亲”,“也许是我的举止让他想起了曾经那个站在火堆旁,不受欢迎的幽灵”。


18岁,曼特尔义无反顾地离开家里,搬到伦敦。她考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因为无力支付学费半路退学,之后嫁给一名地质学家,找了一份教育职务,闲时在家写作。婚后不久,曼特尔被查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她接受切除子宫与卵巢的手术,终生未育。疼痛让曼特尔无法完成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尽量呆在家里。“疾病缩小了我的生活,它最终小到只剩写作。”曼特尔说,不能生育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人们试图说服我,不生育让我成了一个更好的作家,不受生活俗事的影响。但我宁愿应付这个真实的世界,也不愿意应付失去的痛苦和它带来的不确定性。”


1979年,曼特尔完成了第一部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A Place of Greater Safety)。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因为700页的篇幅被出版商拒绝。曼特尔之后辗转出版了多部历史小说,始终没有打响名气。直到2009年,57岁的曼特尔才因《狼厅》一炮而红。《狼厅》以英国政治家托马斯·克伦威尔为主角,他曾是亨利八世最信任的大臣,帮助国王推行宗教改革,对抗罗马教廷,最后失宠被赐死。在曼特尔笔下,《狼厅》的开场不是豪华的宫廷,而是青少年时期的克伦威尔被父亲殴打,倒在自己的血与呕吐物中。他发誓要逃离这样的生活,夺取属于自己的权力——曼特尔在小说出版后说,这是她从青少年时期就构思好的故事。

▲曼特尔的小说《狼厅》被改编成电视剧。

“曼特尔狡猾而出人意料地挥洒语言。”《纽约时报》写道。“她的故事不可抗拒,她笔下的主角具体又形象。克伦威尔已经死了400多年,他只是挂在博物馆油画里的暴徒。但在这里,克伦威尔让人感觉闪闪发光,充满悲情。”《泰晤士报》评价,《狼厅》“优雅、细节丰富”,“阴谋诡计被压缩在字里行间”,系列三部曲被翻译成41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销量超过500万册,又被改编成BBC电视剧与舞台剧。布克奖组委会评价,曼特尔的才华不仅在遣词造句上,“她的恶作剧趣味、想象力、学术研究与文学技巧的混合是无与伦比的”。


“曼特尔是魔术师,又是咒语本身。阅读她的作品时,读者会意识到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这样的故事。她能清楚地看到历史、精神世界、人的自我与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纽约时报》评价。“她的作品有极深的思想性。她对自己的个人挣扎很坦诚,早期的贫困与职业挫折、人们对她家庭的异样看法、她的疾病,她对自己非常严格。尽管她的小说中反复出现遭受痛苦的妇女、孤独与家庭的分崩离析,她从未把自己的生活完全代入她的角色。她从不寻求怜悯。”曾采访她的作家、记者达米安·巴尔(Damian Barr)回忆,曼特尔“是我采访过的所有人中,唯一还在用完整、没有语法错误的段落说话的人”。她为人和善,每次接受记者采访“都会捧上茶与点心招待”。与她长期合作的编辑尼古拉斯·皮尔森(Nicholas Pearson)回忆,曼特尔是他合作过的“最轻松愉快的作家”,在生活中好相处,到了文字上拿出的又是“发光的句子、难忘的人物与非凡洞察力”:“她好像什么都知道。”曼特尔大量研究都铎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曾以学术眼光写作文章《都铎旅行指南》。她从未否认过自己在文学上的野心。她曾对英国《观察家报》(Observer)说,写作是她唯一知道能对抗世界的方式:“我22岁时开始认真写作。我想,我是个废人,我没有钱,身体也不好,我如何才能将自己展现给世界?我有很强的野心——我从不否认这一点。我想成名。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写作。你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但她从未想过在文学中逃避自己的人生:“文学不是我的避难所,它是我的力量来源,它是我能得到的一切。”

▲《镜与光》改编的话剧。

“君主制是毫无意义的牺牲”

《纽约客》杂志打趣,如果英国人认识到曼特尔的重要性,就应该为她举办“堪比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如果他们比杂志想象的更了解她,就应该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曼特尔“对英国王室自有她那略显粗鲁的看法”。比起她对都铎王朝与克伦威尔的兴趣,她对现代英国王室的态度相当消极。2013年,曼特尔在大英博物馆内做演讲,评价凯特王妃(Duchess of Cambridge)是“塑料王妃”:“凯特被选为王妃,因为她看起来从不出错。她像所有女人希望的那样消瘦,看起来甚至有些痛苦,没有怪癖,没有奇怪的地方,没有‘有性格’带来的风险。她像是由机器精心制造,被套上不同的属性。这个年轻女人很快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她存在的唯一意义与目的就是生孩子。”曼特尔在讲座中质疑君主制是否还适合今天的英国。言论一出引来各方批评,曼特尔回应,她不是在批评王室,而是“关心王室女性的困境”,就像她关心都铎王朝里那些死于权力之下的女人。她在伊丽莎白二世离世后还预言,温莎王室在乔治王子(威廉之子)时就会终结。“我很难想象君主制在现代,在被人们视作流行明星时,如何能够生存下去。”

▲虽然对英国王室诸多批评,曼特尔还是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我与很多作家一样,担心人们消费现实的速度。”曼特尔在离世前的采访中说,比起拿400年前的历史人物做文章,她更害怕人们将今天的政治家与君主作为消遣的对象,比如Netflix电视剧《王冠》或者以鲍里斯·约翰逊为主角的电影。“今天我们不会砍掉王室成员的头,但我们会牺牲他们的生活。历史让我们出丑,让我们成为傀儡,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不断重复自己。”这名花费数十年研究都铎王朝那些血腥权力纷争的作家说,君主制在今天依然受到欢迎“令我十分困惑,我不想认为人们天生有奴性,但实际上,人们好像的确愿意接受不平等”。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Y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