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封面人物 | 异想大师尼尔·盖曼

封面人物 | 异想大师尼尔·盖曼

摘要: 他让真实与虚幻只有一线之隔

iWeekly

小说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称得上真正的“故事大王”。他创作的《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睡魔》(The Sandman)、《好兆头》(Good Omens)等小说广受好评,被改编成影视剧。神明、死亡、命运是盖曼作品中的永恒主题。8月,他最著名的系列《睡魔》被翻拍为电视剧,在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线。《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价,盖曼“能激起人们最原始的恐惧、最黑暗的欲望,唤醒我们潜意识的渴望与无言的幻想”。真实与虚幻,在他的笔下只有一线之隔。

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拍摄现场。

尼尔·盖曼有一副温柔动人的嗓音。他的语速很慢,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举办讲座,永远娓娓道来,答记者问也像在讲他笔下那些诙谐又奇幻的故事。盖曼是真正的“故事大王”。《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睡魔》(The Sandman)、《好兆头》(Good Omens),他创作的多部奇幻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神明、死亡、命运是盖曼作品中的永恒主题,这些庞大的概念常被具像化,变成真实的个体。《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价,盖曼的小说“能激起人们最原始的恐惧、最黑暗的欲望,唤醒我们潜意识的渴望与无言的幻想”。8月,他最著名的系列《睡魔》被翻拍为电视剧,在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线。盖曼今年61岁,在撰写奇幻小说之前,他做过新闻,写过采访与评论。真实与虚幻,在他的笔下只有一线之隔。他在最新采访中说神话故事与奇幻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它不会过时,也不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人类在地球上游荡,神话与故事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特别是在今天这个让人无法理解、让人怀疑一切是否已经失去意义的世界里。”


幻想与真实

盖曼小说中的主角常常出人意料,他们都不是“正常人类”。《美国众神》的主角“星期三先生”真身是北欧神话之王奥丁,《好兆头》讲述诱骗夏娃吃了禁果的恶魔“克劳利”与天使的故事,《星尘》(Stardust)的主角是半人半精灵的男孩。在自己的大师课“讲故事的艺术”中,盖曼传授的第一点却不是如何挥洒创意、发挥想象或者埋下伏笔,而是寻找真实:“我逐渐意识到,如果要写小说,人必须对自己诚实。在写小说之前,我能模仿别的作家,别的风格,可是我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因为我没有体验过生活,而是因为我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自己。”

“利用故事、‘谎言’来寻找人类的真相一直是文学的核心用途之一。你的故事有多离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应该让读者感到逼真。”盖曼在一次采访中说。《美国众神》以各路神仙为主角,故事的主线却是奥丁、斯拉夫黑暗之神“切尔纳伯格“(Czernobog)等旧信仰与互联网和媒体等现代新信仰之间的斗争,讲述旧神明因为人们信仰的转变法力渐消的故事,奇幻之中埋藏真实。《美国众神》曾被出版商批为“怪异、无法定位、不知道该放在哪个书架上”的小说正是因为这种亦真亦假的幻想,获得科幻文学最高荣誉雨果奖与星云奖。

盖曼客串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我从不取悦我的读者。有人喜欢草莓雪糕,想吃更多草莓雪糕。我可以给他们,但我会因为不喜欢草莓雪糕而讨厌自己。我也可以开发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巧克力雪糕。也许有人尝过之后会很喜欢。我的整个写作生涯就是这样展开的。”盖曼脑海中的瑰丽想象源于他丰富的日常生活。他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商人,母亲是药剂师,家里还有两个妹妹。父母忙着工作,暑假上班时常把他送到当地的图书馆消遣度日,盖曼自称“图书馆长大的野孩子”,他的童年全由托尔金、爱伦·坡、厄苏拉·勒奎恩等科幻作家组成。他总在想象自己生活的安静小城里会发生什么动人心魄的鬼怪故事。因为阅读速度快,盖曼读书时成绩优异。“每个学期的第一天,学校都会发教科书。我会把它们一口气读完,这样我就知道接下来每一天会发生什么。”

“只要我家有任何家庭活动,婚礼、葬礼、仪式,我的父母都会对我搜身。因为如果不检查我的口袋,我总有办法藏一本书在身上带进活动里,最后大家就会在角落里找到独自看书的我。”12岁,盖曼在当地市场打工,休息时反复阅读《魔戒》。学校图书馆里只有《魔戒》的前两册。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他特意参加学校的文学比赛,拿了第一名后要求校方不要给他发奖杯:“能给我买一本《魔戒》第三册吗?”高中毕业后,盖曼没有上大学。他满脑子想着做小说家,写出的作品却被告知“不够真实,无法吸引读者”。“我收到了很多拒信。有一天早上起床我对自己说,要么我没有天赋——出于自尊心,我不愿承认这一点——要么我的方法不对。我对这个世界还不够了解。”他因此选择做记者与撰稿人,“学习出版、世界、生活到底是什么”。盖曼开始为当地报纸做记者、写文章和书评。他曾为《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和《Time Out》等媒体撰稿。他出版的第一、第二本书都不是小说,而是给流行乐团“杜兰杜兰”(Duran Duran)和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写传记。盖曼对自己的非虚构写作事业并不满意。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我非常擅长复制、粘贴已经有的声音,而不是创新”。

《睡魔》剧照。

1987年,因为不满“英国报纸里总是充斥假新闻”,盖曼辞去了记者的工作。他认为自己“终于学会和编辑、公关、出版社打交道”,也终于“积累了足够的生活素材”。辞职之后,他与作家好友特里·普拉齐(Terry Pratchett)一起创作了漫画小说《好兆头》,想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黑与白的合作和对决。他之后创作的《睡魔》系列好评如潮,DC漫画出版了75册系列故事。《睡魔》讲述了“梦”“死亡”“命运”与“欲望”等神明在神界与人间徘徊的故事。1991年,《睡魔》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幻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的漫画。

“没有什么比隐姓埋名坐在一个房间里,观察人们聆听我写的故事,看他们紧张、大笑更让我快乐。我喜欢讲故事,因为故事才能连接一群陌生人。”盖曼在一次文学讲座上坦白,自己不是那种“早上9点开始坐在电脑前,一口气写到下午5点半的作家”,“写作”并不是他的全职工作,他还要花大量时间交际、阅读、旅游:“我认为成为作家的最大诱惑就是不用每天早上按时起床,不用在不想工作的时候干活。如果灵感来了,深夜也能写作。我是一个相当没有纪律的作家。我的第一稿与第二稿之间没有停顿,我写的永远是一个持续在修改的初稿。我每天同时在写两到三个不同的项目,这个写不出来了,就写那一个。”

写的是幻想文学,盖曼的灵感来源都在日常生活。2009年,盖曼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他当时在外地参加签售会。得知噩耗回到家后,听到父亲在他的电话答录机上留下的最后一条信息:“昨天是我和你妈妈结婚50周年纪念日,真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你知道,50年前的那一天也是一个可爱的晴天——总之我只是打电话来问候你一下,可惜你不在。”“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大哭。”盖曼回忆,“回头想来,我后悔没有写下、录下我们的许多对话。从那之后,他开始在公交车、地铁、咖啡馆里听身边的人讲话,随时将人们的对话记下来。他的小说《我把爸爸换成两条金鱼的那一天》(The Day I Sawpped My Dad For the Two Goldfish)的灵感就来自自己的儿子。“有一天我的儿子不肯去睡觉,我看着他,‘你不是应该睡觉了吗?’我问他。他显得很生气,抬头看着我,嘴唇都颤抖了:‘我希望我没有爸爸,我希望有别的更好的东西,比如一条金鱼!’我的儿子之后跺着脚去睡觉。我却心想:‘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五年后,我坐下来写了《我把爸爸换成两条金鱼的那一天》。”

《好兆头》剧照。

“盖曼选择将大部分故事设置在我们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选择,它让他的作品魔幻又现实。”文学艺术评论网站The Artfice写道,“奇幻发生在读者熟悉的现代房屋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节离我们心中的家非常近。一不留神,盖曼的小说就会被归为纯幻想作品。但他从来没有越过这条线,而是反复将魔幻元素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经常是一个有成长、有好坏、有对比的世界。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让小说的‘魔力’更强了。在像《美国众神》这样的作品中,你能看到许多奇怪的元素,公路旅行、身份崇拜、寻找自我、复仇,他的想象力与对世界的观察力成了小说的魅力来源。”

在《睡魔》之前,盖曼已经有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唯独《睡魔》是他不愿意放手的心中最爱。1990年开始,陆续有影视公司希望将《睡魔》拍成电影,最终都未能如愿。DC漫画想将《睡魔》开发为系列电影,最终因成本等问题不了了之。盖曼曾在圣地亚哥国际动漫展上坦白:“宁愿看不到《睡魔》电影或电视剧,也不要看到一个拍坏的《睡魔》。”2019年,流媒体巨头Netflix才与华纳兄弟达成协议,将《睡魔》改编为真人电视剧,盖曼本人担任执行制片人。这时距离《睡魔》第一册出版已经过了30年。盖曼对《纽约时报》说,自己从未想过《睡魔》能在多年间吸引一批又一批读者。他认为1989年的故事在2022年出现,应该顺应时代做出修改。《睡魔》电视剧因此改变了原著中几名主角的性别与种族身份,这让一些被盖曼调侃为“特朗普追随者”的粉丝心生不满,“路西法怎么能是个牛高马大的女人?”盖曼对此却表现得很“铁腕”:“我认为介意这些事情的人不是真的粉丝,时代在变化,而且今天的粉丝不应该有太大的话语权。”

“对一些人来说,我们真正想解答的问题是:你想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和艺术。我有四个孩子,我觉得我把他们养育得很好,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地生活,我没有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还影响了别的孩子,因为我做过触动、改变他们的事情。就像我自己,我是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作者)的孩子,是托尔金的孩子。儿童和艺术,这就是世界的本质。”

《美国众神》小说。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Y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