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古琴遗韵

古琴遗韵

摘要: “我轻轻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1961年,29岁的瑞典女记者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中国古琴,那音色让她深深着迷。原本她想来中国学习琵琶—看上去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鲁特琴。一位俄罗斯音乐教授纠正了她,鲁特琴对应的,应该是中国古琴,一种用来感受和反思心灵的乐器。

“我轻轻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1961年,29岁的瑞典女记者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中国古琴,那音色让她深深着迷。原本她想来中国学习琵琶—看上去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鲁特琴。一位俄罗斯音乐教授纠正了她,鲁特琴对应的,应该是中国古琴,一种用来感受和反思心灵的乐器。


不久前林西莉逝世,享年89岁。我的一位朋友采访过她,曾经说起她的书《汉字王国》,以及她和丈夫在玻利维亚丛林独家拍摄切• 格瓦拉牺牲遗容的传奇。《汉字王国》里的林西莉主张汉字要到场景里去学。解释“羊”,她会谈到博物馆里的青铜器。步辇的“辇”,她讲到汉代墓砖上的最古老独轮车,也讲到亚洲古老殖民地,如加尔各答的人力车。这是一个细腻、渊博、有趣的欧洲汉学家。然而,翻开她的《古琴》,我却一次次热泪盈眶。一个年轻的欧洲女子,来到仍处乱世的北京,她没有仅仅关注政治上的急风骤雨,而是与中华千年文明的余脉共处一室,亲近共鸣。这真是比拍到格瓦拉传奇得多。


“1961年1月我初来乍到时,北京仍是一个灰暗沉闷得不可思议的城市,比我在欧洲最贫穷国家见过的城市还要封闭、衰

老……”包括林西莉自己,几乎人人都严重缺乏蛋白质,重要人物才能去医院定期注射。就是这样的灰暗混沌之中,她遇到了北京古琴研究会来自旧时代文人阶层的老师们。苏东坡用过的古琴被他们寻到,传说是孔子谱写的《幽兰》被他们弹奏。林西莉的老师每日抚一把唐朝的琴教她,她自己每天抱着一把千年古琴坐公交车,很多年以后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古琴,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情感,是穿越战场、官场、名利场,一缕余烬不绝。老师们到全国各地搜集古琴和演奏者信息,文革一来藏身避乱世,十年间不幸依次凋零硕果仅存。


古琴的演奏一开始都是单音节。凭借多年演奏古钢琴和鲁特琴的技艺,林西莉试图快速上手,演奏完整乐曲。这令她的老

师王迪大惊失色。音准,并不是古琴弹奏的目的,拿它来练音阶是亵渎。要让古琴发出能与大自然沟通的音,触及人的灵魂深处,才是只可意会的境界。不过,林西莉也不惮以一个西方人的直率,向中国古琴大师们展示自由演奏的乐趣。外边风雨飘摇,北京城一个小小的院子里,仿佛平行世界接通古今中外。第一个愿意教授林西莉的老师分文不取,当时的民间也只有人与人朴素的互助。


林西莉的故事映照着中国人对文化脉络的自信。政治总是暂时的,文明才是永恒的。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翻天覆地,心灵渴求却总要一再复古。今天古琴又流行起来,听说还成了阔太太内卷的标配。又如何。弹古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林西莉相信“后继有人,琴声一定不会断的”。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