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致敬国士,追忆袁隆平院士

致敬国士,追忆袁隆平院士

摘要: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的家人透露:“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他的离世让举国同悲,全球各界也纷纷哀悼。据悉,袁隆平院士的追悼会将于24日上午举行,新华社发表评论,建议为他降半旗致哀。


袁隆平


全民哀悼

袁隆平院士逝世让全国陷入悲痛。他曾任职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文悼念:“袁隆平的名字,将写入辽阔大地,印在百姓心上。‘袁隆平星’也在太空闪烁,星耀大地。”悼文强调:“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推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凝心聚力,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钟南山院士献上缅怀之辞。“隆平大哥,我的挚友!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推特平台发文悼念:“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他同时盛赞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联合国发文哀悼:“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送别国士

22日下午16时,搭载着袁隆平院士遗体的车辆从长沙湘雅医院缓缓驶出,沿路有包括学生、护士等各界人士目送。在场群众追随灵车沿路高呼“一路走好”。灵车绕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大批民众的送行下驶入殡仪馆。


袁隆平院士的追悼会已定于24日上午举行,殡仪馆于23日开放,共民众瞻仰遗容,当面送别。


目前,袁隆平院士的遗照已经确定,为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拍摄的照片。照片里,袁隆平面带微笑,目光坚毅且有神地望向远处,虽然身着白色衬衫、黑色衣服还打着领带,但身上仍葆有一种中国农民的朴素气质。


追忆袁老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 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人们都说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黝黑的皮肤是长年在田间地头工作留下的印记。即使已经90岁高龄,袁隆平院士也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创新。


袁隆平院士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在努力使我的梦想成真,也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他领衔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确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袁隆平院士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四到五亿人。


袁隆平院士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987年科学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人们认为,“以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在生活中,袁隆平院士则是以不服老、不按常理出牌著称。他喜欢打牌、下棋、唱歌、跳舞、游泳、还每天打排球,不吃肥肉,原因是不想变成老年痴呆和胖子。


他酷爱小提琴,1953年,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42元,他就“一掷千金”,花了27元给自己买了把小提琴。


袁隆平院士十分平易近人,曾对网络上流传的“还是吃得太饱了”表情包作出回应。他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个时候饥荒时代,没饭吃真难受,饿死人了。”


他与妻子邓哲感情很好,常给妻子写情诗:“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斯人已逝,愿袁老一路走好。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