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周末 > 玩物 > 从太空到海洋

从太空到海洋

摘要: 如果刨除科技的部分,那么先锋波普艺术家蔡赟骅( Jacky Tsai )的作品可能会“失色”不少——从画中跃然而出的花马,在海底游曳的美人鱼,从太空而来的宇航员。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蔡赟骅让它们越过展馆的物理限制,突破画框设定的边界,获得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image.png

情人梦之旅 ©Jacky Tsai  工作室


科技与波普

蔡赟骅的作品中也处处能看到科技的影子 ——即使去掉他在创作中通过 AR 让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的部分,基于其对艺术发展的敏锐嗅觉,他很早便开始尝试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探索—— 各种不同形象的机器人、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堡、射线、器械……都是他作品中常能见到的元素,但同时,它们又被突然地和传统艺术元素安排在一起,却意外地显现出一种色彩明快的和谐。他的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波普艺术特有的戏谑幽默,往往以自然花卉作为艺术表达语言,通过将东方美学传统意象、自然环境,流行文化卡通形象等元素与波普艺术融合,以跨地域的视角聚焦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我是一个老派波普艺术家,”蔡赟骅这样自我定义。区别于一些新的被“潮流潮玩”所裹挟的新波普,在他看来,除了流行、通俗、大众化这些肉眼可见的波普艺术特点,“老派波普艺术”最重要的差异在于“作品有幽默嘲讽的一面,但会带来思考,对社会有所帮助”,“现在波普艺术更代表潮流艺术,潮玩这类,只有潮流,没有文化,只有玩乐,没有思考,太轻微了,没有力度。一味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进行包装……”他这样说,“我受到利希腾斯坦、安迪 · 沃霍尔的影响很深,同时又很喜欢中国传统工艺,我有我自己做波普艺术的一套办法,我的作品很严肃。”


艺术的力度

这个夏天,蔡赟骅的个展“生活 · 范特西”在复星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通过对他具有代表性波普艺术作品的呈现,展现了其对当下现实的强烈关注,以及艺术家以多元视角对当代社会、大众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审视与探讨。另外,展览还结合增强现实技术( AR ) ,为观众带来融合艺术、科技与音乐的交互式多感官的观展体验。在此次疫情期间,他对增强现实技术( AR )融入艺术展开了深入研究,采用 AR 技术将二元的平面图像转换为三维立体作品,这不仅是一次对艺术创作方法的突破,也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


蔡赟骅会借用作品探讨一些议题,其中环境议题社会命题是他最常涉及的部分。“我喜欢老虎和马。”他笑着说,在作品中,细密的画面看起来如神秘的生物细胞世界,但通过层层的元素,可以看到蛰伏在画面深处的好多老虎形象。 “就是特别喜欢老虎,我还参加了英国一个拯救老虎的公益组织。”谈起老虎,蔡赟骅的语调不由自主上扬, “前阵子西伯利亚野生老虎跑来的新闻,也一直在关注。”


智能与传承

采访这天,展览“生活 · 范特西”还未布展完成,蔡赟骅穿着棉质上衣,穿梭在堆放着各种材料的展览现场,直到掀开帘幕,走进其中一间展室,他在一幅巨大的作品前停驻,看起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没过多久,面前这幅色彩明亮的长卷”渐渐黯淡了下来,画面由五彩斑斓的各种人物幻化成两端遥遥相望的男女侧脸,一轮圆月在远处升起——这是本次展览中蔡赟骅最新的重磅作品《翻玩范特西》,不仅以长卷画面的架上形式出现,同时还制作了“夜光”效果的版本,在音乐的环绕中徐徐切换,美妙而浪漫。


这是在此次展览中他最重要的作品,画面中包含了从超人到蜘蛛侠、从文臣到武将、从帝王到 AI 的各种人物形象。两个简单、笨拙、看起来像是童年时期铁皮玩具般的机器人位于画面左右两端的显眼处,而在中央,一个仿佛来自科幻电影中制作精良的人工智能 AI ,正坐在桌前,它的表情有些困惑不解,伸出左手,在如中国古代学者模样的老者面前摊开手掌……“那是老人在给它看手相。”蔡赟骅笑着解释。


机器人的形象常常出现在蔡赟骅的作品中,并且在青花瓷、漆雕、山水等等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的包围中,形成一种鲜明而强烈的反差。它们看起来都有着精密的外表,酷炫的装备,其本身似乎就代表着常被科学家提及的在不远的未来即将实现的“超智能时代”。但在蔡赟骅创作的画面中,它们最常见的表情,却又往往是疑惑而迷思的,有时撑着脑袋,有时求教于人,仿佛始终处于对什么东西困惑不解的境地。


这样的细节代表了蔡赟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科技发展这么快,人工智能将来一定会比我们聪明,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都应该是臣服于人类的。”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感情,即使能够学习类似人类情感的表达,也并非真正的情感本身, “那只是一堆算法而已。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和人类必须有这样一个(服从)的关系才对。”而对于 AI 通过算法进行绘画这类新闻,蔡赟骅持否定态度, “我对 AI 在艺术上的看法,也是一样,永远是,人类应该作为主导。”所以在他的创作中,虽然人工智能以超级智能时代的形象出现,但始终都在某些方面“低于”人类,于是它们会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它们会向类似“老子”、 “孔子”一类代表着中国文化智慧的人类形象求助——千年文明的传承,代表着人类特有的智慧。

image.png

 姜花 ©Jacky Tsai  工作室


这也是蔡赟骅在艺术创作中,特别看重传承的原因。作为一个创作风格鲜明的波普艺术家,他的作品中用了很多类似苏绣、漆雕、青花瓷这样的传统工艺,它们在画面中被呈现得很现代,极富创造力地将东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技巧和意象与西方波普艺术相融合,“我喜欢看以前古代的人文山水画,花鸟,山水题材都很喜欢,”他说,“古代传承下来很多的中国工艺美术,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提炼,所以在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快要失传的漆雕工艺、青花瓷、刺绣,这些东西是我作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通过新的艺术形式,把这些非遗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让更多人喜欢,让年轻人喜欢。”


蔡赟骅的创作主题涉及绘画、雕塑、装置、丝网印刷版画等多个领域的多种媒介。他通过艺术创作寻求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之美。近年来,他集中探索中国传统的艺术技巧,如漆雕、彩瓷和“苏绣”中的丝绸刺绣,并运用这些媒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image.png

翻玩范特西 (局部) ©Jacky Tsai  工作室


INTERVIEW

With Jacky Tsai

image.png


常年工作、居住在伦敦,和上海相比,会有什么感触?

我的工作室在伦敦,在那里很容易安静下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我的创作基本上都在伦敦完成。这一次因为疫情的关系,在上海待得比较久。上海的效率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如果不做艺术家,最大可能会从事什么行业?

这个问题很容易,因为我本身学的不是艺术,而是设计,我应该算是半路出家的艺术家,所以如果不做艺术家,那可能会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为别人服务,一个是为自己做。


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中,最喜欢或者说偏向哪一种?

我特别喜欢做公共艺术,因为让别人能看到用到,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是特别棒的一件事,对艺术家也是最高的成就,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可能是最接地气,最让大家感受到艺术魅力的一个方式。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